DAO 的关键在于塑造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并依此凝聚共识,共同协作。
随着我们影响力的持续扩张,申请 https://tally.so/r/wA7LlN 的人才越来越多,我们的触达及 onboarding 效率反而没有提升,导致了糟糕的社区成员体验。而我们不能忽略 Buidler DAO 最大乃至唯一的优势:一批长期主义的、团结的建设者伙伴。
在白皮书正式投票的当下,正是我们启动新的贡献者“引路计划”的好时点,通过建立 DAO 内核心贡献者与新朋友 友善、真诚、专业的链接,帮助更多的伙伴理解 DAO 的业务并参与进来。
以下为白皮书中引路计划(Guidance Plan)概要:
引路人 - BuidlerDAO WhitePaper
每个新人 Traveler 可以和一个社区成员形成“引路人-跟随者”(Guide-Follower)关系,Guide 可以帮助新人了解和参与社区
Guide 要求为 Citizen 及其以上;每个 Guide 最多可同时拥有 10个 Follower,成员也可申请换 Guide
奖励:若成员获得 Citizen 及其以上身份,则 Guide 额外获得该成员成为 Citizen 后 6个月内的总积分 x 10%,不设上限
对于引路人团队而言,我认为收益分为两个部分:
显性收益:Follower 成为核心贡献者的声誉积分收益;
隐性收益:通过输出认知和新人引导更深度的思考 DAO 战略,并逐渐成为社区内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关键自治节点。
所以,接下来希望与感兴趣的伙伴共同讨论并推进几项工作:
报名招募引路人团队,共同探讨引路人职责和运营细节
共同研究制定 Onboarding SOP,形成统一的、新人友好的 Onboarding 链路
学习和思考 DAO 内核心业务和战略的对外传达,形成基本一致的传达方式
如何把握好细节落地 Onboarding 这项任务,还需要与大家共同探索。欢迎大家在此贴共同脑爆一些关键细节 & 落地项。
3 Likes
+1
提问:10个Follower是否会有点多,或许我们可以根据社区的成长状态来发放Guide引路名额,避免造成人才的拥挤。
参考Cabin:1个核心Guide每年可以引荐5人。
2 Likes
同意,咱们无法一口吃成胖子。每个 Guide 拥有 10 个 Follower 应是终局,而非短期之举。
不过现在人才库中积压了大量的报名人选,我们应尽快触达相关人选,比如可以采取 20 个 Guide 激活 100-200 人的模式。
1 Like
Niels
July 6, 2023, 12:50pm
4
支持!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一起把社区做大。两个建议:
做好准备,承接住新用户
对 Guide 需要进行培训,比如讲一下 Deck
报名!
需要思考两个点:
一是要把 on boarding 的主阵地放在哪里,可以获得更好的链路和新人体验;
二是 on boarding 的过程有没有可能游戏化或者有趣化,尽量不要太过严肃。
3 Likes
同意,是需要培训和一定体系的。新人获得的信息披露越多,就越容易有使命感和在网络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3 Likes
lulu
July 7, 2023, 10:03am
7
赞同,onboarding 制度可以较好地实现老带新。
提问:10% 升级奖励发放是否会与后续引路人在该新成员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相关?极端情况,后续无投入也可以拿到 10%奖励吗?
3 Likes
Coucou
July 7, 2023, 12:46pm
8
支持支持~
前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共识会帮助大家了解 DAO 和各公会;
对社区有一些了解之后和 Guide 进一步交流,深度参与。
3 Likes
我同意引路人计划,此外我还有一些建议,来提升引路人计划的最终效果:
首先,建议我们提前想清楚这3个本质问题: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贡献者加入DAO。
2、我们需要这些贡献者做什么。
3、我们如何吸引这些有才华的贡献者。
其次,我们需要给引路人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其可以帮助贡献者能够顺利加入DAO并脱颖而出:
1、可以快速将DAO的使命、价值观生动的传递给新人,并获得共鸣的方式和所需要的材料。
2、建立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降低引路人的沟通成本。
3、丰富更多DAO内有趣的贡献机会,使得新人有机会发挥价值。
最后,我们花在使命、愿景以及组织文化上的精力太少,导致除了我们的作品之外,外界很少听见我们的更多声音。使命和愿景很重要,因为人们总是更愿意参与到一个令人兴奋且伟大的事业中,并通过不断成长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使得个体获得正向反馈。
4 Likes
cpr
July 10, 2023, 3:47am
11
我支持引路人计划。关于此计划我的一些想法是:
1、我同意前边小伙伴说的,需要规划一条更清晰且有趣的onboarding链路,让新人能够快速清晰且全面的了解buidler,并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2、我觉得引路人可以作为onboarding的最后一环,在新人全面了解buidlerdao后,能够选择引路人并快速建立联系,获得归属感。
3、我认为引路人同时也作为人才入DAO的把关人,对人才质量和投入意愿等做全面把关。
2 Likes
story
July 10, 2023, 5:58am
12
赞同引路人计划!这个计划类似大公司中的HR与人力资源部门,是对过去较为混乱的组织模式的重组!但是,Buidler DAO在开展任何新的方案前, 都应该对结果有所预期,形成定量指标。
类似 Vincent,我也先抛出来三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引路人计划?
引路人计划的目标有哪些?
我们该如何通过激励设计,让引路人计划的效果更好?
分别回答下我心中的答案:
Vincent 的三个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点上。引路人计划可以从有意愿参与DAO贡献者的人选中,筛选出有才华、符合DAO的价值观与理念的贡献者,并为这些贡献者提供必要的参与指导和文化教育。这中间看似很顺滑,但不乏许多卡点需要想清楚。
有才华该如何定义?有才华应该与DAO的现有业务相挂钩,或是有才华到可以独立开辟新的产线。这需要引路人对DAO的各产线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在Onboard前和各产线负责人有顺畅的沟通。
DAO的价值观与理念是什么?建设连接和赋能 Web3 Buidler 建设传奇项目是使命,但这很大,不够具体到执行层面。引路人计划需要将这些愿景与理念融入到企业品牌和具体执行当中,在和新的贡献者约聊时也应该考察了解对这个使命的认识。
参与指导和文化教育?这点在 Vincent 的回答中有提及。
这些贡献者为什么有意愿参与?这个意愿决定了贡献者在DAO内贡献的深度。引路人需要将贡献者的想法与公司的愿景相结合,实现激励相容。
当然,触达一遍表单内的报名者是问题,但这不是目标。引路人计划作为未来很重要的长期项目,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引路人计划如何服务于DAO的未来,而不是解决过去积压的问题。从SMART原则出发,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截止期限明确的。因此在我看来,引路人计划的短期成果应该是先对内的,在2-3周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引路人,这批引路人能熟练认识目前各产线的人才需求,理解认可DAO的文化理念,并能熟悉新人的对接流程。4-5周内,这批引路人可以触达所有有意愿参与DAO贡献者的人,并对接给各产线。长期来看,引路人计划应该直接对标大公司的HR与人力资源部门,包括成员定期回访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等。如0xSCaesar 所问,这个计划之后是独立出来成单独的业务,还是承接给教育公会/运营公会,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现有的10%抽成是个好主意。但我们也应该注意极端情况的问题。Lulu提出如何监督工作完成情况,来调整奖励的问题。我认为另一个问题是,激励和工作阶段是分离的,引路人的工作集中在旅行者期间,而激励的分成则是在Citizen期间。很多新人在成为Citizen后,就不再参与贡献了,那很大程度会损害引路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新人可以在旅行者期间更换引路人,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会有偷家的风险。因此,我认为没带一个新人成为Citizen,先分红10积分,之后再按比例分是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为了防止新人作恶,应该设置个更换引路人阈值。比如,在贡献满50积分后,就不能更改引路人。
4 Likes
Victor
July 10, 2023, 10:27am
13
赞同计划本身,补充一些想法:
引路人计划旨在让新人更好地onboarding,而onboarding本身只是过程而非目标,核心目标是:
1.让新人深刻理解和认同DAO的使命愿景
2.在1的前提下,积极参与DAO的实际工作中并发挥价值。如何让新人找到最匹配的role并持续输出,才是onboarding的重点和难点。
在我看来,1v1的 Guide-Follower 制度可以完成1,但对2的帮助有限,甚至是乏力的(Guide本身所属的公会视角限制/经验限制/投入精力限制,难以给新人提供全面的视角和实践机会)。对于优秀的人才,DAO内现行的多个公会也许都有TA可以贡献和输出的场景,如果在进入DAO前过早地明确定位加入的公会甚至项目组,可能会浪费掉这些同学身上的技能点和成就动机。新人如果发现工作内容与自身期待不匹配,有一定概率会选择沉寂或流失。
基于以上,抛砖引玉一下,是否可以提供一个新人管培或“轮岗”机制,在特定阶段内让DAO成员亲自感受和参与各公会的工作,再进行双向选择和匹配。通过这个过程,新人对DAO的工作流程、协作方式、目标和愿景有深刻的理解,应当是必然的结果。
1 Like
Niels
July 10, 2023, 3:26pm
15
按照白皮书规则,follower 是可以更换 Guide。不过持续6个月的奖励确实可能有点太长(Guide发挥的作用可能主要在前面一段时间)
Niels
July 10, 2023, 3:38pm
16
关于10%的问题,之前在白皮书V1里面我如此设计的出发点在于:1. 成为 Citizen 不难,且在发行 Citizen NFT 后也可以通过购买获得 Citizen 身份,因此有可能 BRP 声誉被薅;2. 成为 Citizen 后的贡献代表更真实和有价值的长期贡献,需要归功于最早领进门的引路人。一个活跃贡献者在6个月平均可以获得600-1200 BRP,10%则是 60-120 BRP(当前可领120-240U),感觉是个合适的区间
更换引路人这个,我理解恶意更换的动机较弱,因为额外奖励的 BRP 并不是从自身扣除。不过我认为需要完善的是,如果更换引路人,需要做个记录,在分配奖励时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不同引路人的贡献
1 Like
wes
July 11, 2023, 2:27pm
17
支持~
on boarding这块,标准化流程和1v1的私人订制的流程都有需要。因为要考虑小伙伴的参与度和投入精力的平衡。
例如每周在每周大会或者每两周抽个固定时间,邀请有意愿加入的小伙伴进行集中宣讲+自我介绍+引路人互选等
1 Like